连日来,累计3332名工人、168台打桩机……奋战在中核汇能贵州公司9个光伏项目施工现场,计划年内实现全部项目并网。
能源是我省优势传统产业,对我省发展大局具有战略性、基础性支撑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这为我省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我省发挥能源资源优势,围绕建设全国重要能源基地目标,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电力清洁高效发展实现从“水火互济”向“水火风光”多能互补转变,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我省能源高质量发展迈出了新步伐。
强煤 兜底保障煤炭供应
11月30日,走进贵州豫能糯东煤矿调度室,工作人员正专注查看矿井各工作面及相关设备运行状态。
“目前糯东煤矿一些关键岗位实现无人值守,很多设备实现了调度室远程启停和时时在线检测设备运行情况。”糯东煤矿调度室主任赵素德介绍,目前,煤矿已建成12000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和12003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实现了矿辅助生产系统智能化。全年保供电煤任务47万吨,截至11月30日,实际完成65.67万吨,超额完成电煤任务18.67万吨,在煤电保供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黔西南州贵州豫能糯东煤矿掘进二队队长胡建武在井作业。
煤炭是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已成为我省支柱性产业之一。“全省能源系统要立足以煤为主的省情,充分发挥煤炭的‘压舱石’作用和煤电的基础性调节性作用,守住能源安全底线。”贵州省能源局局长陈华说。
近年来,我省围绕煤矿复产复建,在提升煤矿规模化、智能化水平,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等方面研究出台系列政策,推动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卓有成效。
全省生产煤矿平均单矿规模从2012年底的19万吨/年提升到目前的59.1万吨/年。2020年底,全省正常生产煤矿全部实现采煤机械化和辅助系统智能化。今年11月,贵州豫能新田煤矿“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通过贵州省能源局组织的专家现场验收,成为我省首家通过专家现场验收的智能化矿井。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好推动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持续培育和释放煤炭优质产能。”陈华说,将严格煤矿项目准入,加快优化调整煤炭产业开发布局,培育一批煤炭产能500万吨/年以上的重点产煤县和煤矿公司,推动新建一批产能90万吨/年及以上的井工煤矿,稳妥有序推进露天煤矿建设。
优电 “水火风光”多能互补
秋末冬初的乌蒙大草原,正值大风天气,是风力发电的最佳时机。四格风电场38台“大风车”随风转动,11月,该风电场单月发电量完成2113.6万度,同比增长96.47%。
与此同时,北盘江中游的光照水电站,3台水轮发电机组全速运转。该水电站总库容32.45亿立方米,电站直线距离600米处建有30万千瓦的岗坪农业光伏电站,“水光互补”有效提升了水库蓄能值、增强了电力保供能力。
据黔源电力光照分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霍凌介绍,今年截至11月底,岗坪农业光伏电站发电量达2.9亿千瓦时,节约了8.12亿立方米水。
“黔源电力提出平衡多方诉求的北盘江流域水光互补调度规则,针对北盘江连续三级水电站与相应光伏打捆送出。在目前已投产的75万千瓦水光互补光伏项目打捆送出后,电站送出通道利用率得以提升。”霍凌说。
近年来,我省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从无到有,实现了由传统“水火互济”向“水火风光”多能互补的电源结构转变。2021年底,全省新能源装机增加到1760万千瓦。
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和高比例并网对电网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贵州电网“三横两联一中心”骨干网架中关键性工程,9月29日,遵义习水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顺利完工并带电投入运行,进一步完善贵州500千伏主网架结构,提升了新能源电力输送能力。
为更好服务现代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我省正加快建设安全、可靠、绿色、高效、智能的现代化电网。在输电网方面,深度挖掘黔西、黔西北新能源送出潜力,构建以“三横两联一中心”为主体的坚强输电网架,满足贵州西部大规模新能源接入送出和中部、北部及东部地区电力负荷增长的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心”电网。
提气 建强产供储销体系
曾经,依托“江南煤海”的资源优势,贵州生活用气多用煤气。由于我省没有天然气管网,天然气的使用需要槽车从四川、沿海等地运来。直到2013年,中缅、中贵两条管道天然气相继开通,我省才结束了无管道天然气的历史。
“这十年来,贵州管道天然气供应(消费量)实现了从‘零’到每年20亿立方米的突破。”贵州省能源局油气处副处长吴平介绍,这些年,我省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利用取得突破,天然气自给率得到提高,不断推进天然气管道建设,不断补足储气调峰短板,如今,贵州天然气“气短”的历史正在改变。
当下,我省正强力推动天然气“县县通”工程,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建成天然气支线管道超过2539公里,管道天然气联通69个县级城区,今年底将联通71个县级城区。
11月28日,遵义至湄潭、遵义至绥阳至正安天然气输气管道进入试气阶段,“渝气入黔”工程实现全线互联互通,开启了正安页岩气外输通道,遵义地区今年冬季能源保供有了保障。截至目前,累计贯通试气管道240千米,形成了“渝气入黔”主通道。
“渝气入黔”为实现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的“川气入黔”奠定基础,加快了“气化贵州”建设步伐。在加快天然气管道建设进度的同时,贵州不断补足储气调峰短板,保障天然气供应稳定可靠。
今年6月,我省调峰应急LNG生产储备基地——生产储存规模全省第一的遵义LNG(液化天然气)储配库项目一次投产成功,在冬季用气高峰时可为黔北地区提供调峰气源。截至11月30日,已生产液化天然气7200万立方米。
当下,乌江能源集团页岩气公司正加快推进遵义LNG(液化天然气)储配库1.6万立方米储罐项目建设,计划年内将达到试运营条件。“按照贵州冬季应急保供要求,储配库已在11月30日完成1500余万立方米天然气储备。”乌江能源集团页岩气公司LNG厂副经理贾菁说。(记者 陈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