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煤电大规模退役并不现实,更合理的做法是逐步由提供电力电量的主体电源转变为电力电量并重的支撑性和调节性电源,最终实现煤电有序退出。未来,在严控煤电项目的同时,要深入推进“三改联动”,实现减排减污降能耗。
国家能源局透露,截至2021年底,我国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超过10亿千瓦、节能改造规模近9亿千瓦、灵活性改造规模超过1亿千瓦。“十三五”以来,我国煤电机组排放的烟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不到全社会总量的10%,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煤电供应体系。通过大力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煤电的角色正在悄然改变。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1月中央政治局第36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大力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
煤电“三改联动”是件很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为何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因为“三改联动”带来的综合效益远超行业本身,对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极为重要。经济学有个概念叫“正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导致其他经济主体获得额外的经济利益,而受益者无需付出相关代价。比如,养蜂人的蜜蜂的活动给果农带来好处,而果农不必为此付钱。“三改联动”也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此举不仅可引领煤电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还可支撑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助力“双碳”目标如期实现。
从能源保供角度看,煤电节能降碳改造有助于夯实煤电兜底保障作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还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快速推进期,未来较长时期内电力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2021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0.3%,全国最大用电负荷创下新纪录,20多个省份出现有序用电,9月份甚至出现多年未见的拉闸限电情况。与此同时,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0亿千瓦大关,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比重达43.5%。由于发电利用小时数较低,快速增长的可再生能源依然无法有效保障电力供给。
反观煤电,2021年以不足50%的装机占比生产了全国60%的电量,承担了70%的顶峰任务。我国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决定了煤电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承担保障我国能源电力安全的重要作用。如果能大幅降低煤电机组的排放水平,就能在实现减排的同时有效保障电力供给。从实践看,经过超低排放改造的煤电机组,排放水平可接近天然气电厂水平,推动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尤为重要。
从能源转型角度看,煤电灵活性改造可有效支撑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风电、光伏等波动性电源大规模接入后,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全国具有灵活调节能力的电源不足20%,难以适应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和系统调节需求,亟需推动调节性电源建设。2021年9月,我国东北多地由于风电骤减,电力供应缺口一度增加至严重级别,随着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这一矛盾还将激化。
从一些发达国家的实践看,在碳达峰后主要依靠天然气发电的灵活性,来解决新能源的不稳定性、间歇性。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达43%,如大力发展天然气发电,不利于保障能源安全。考虑到能源禀赋和系统成本,在当前的技术条件和装机结构下,煤电依旧是最经济可行、安全可靠的灵活调节资源。
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一种声音越来越强烈——实现碳中和就是要让煤电机组尽快退役,为清洁能源腾出空间。基于以上分析,这种言论自然也就站不住脚了。“双碳”目标下,煤电大规模退役并不现实,更合理的做法是逐步由提供电力电量的主体电源转变为电力电量并重的支撑性和调节性电源,最终实现煤电有序退出。未来,在严控煤电项目的同时,要通过全面深入推进“三改联动”,充分发挥煤电的兜底保障作用和灵活调节能力,实现减排减污降能耗,提供综合服务,实现角色转变,为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有力支撑,更好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