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网 > 省网资讯

连起“钱袋子”和“菜篮子” 今年一季度,贵州电网消费帮扶销售额同比增长21%,创历史新高

南方电网报发布时间:2025-04-11 00:00:00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非遗场馆内,“2025年央企消费帮扶迎春行动”直播火热开启。 谢释与 摄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棉花村的菜籽油,六盘水市糯迤安村的姜茶,铜仁市小溪村的金丝皇菊……在央企消费帮扶平台、南网商城赫兹乐购等电商平台,800余款贵州电网公司帮扶点特色产品持续热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贵州电网公司充分发挥贵龙省域帮扶平台协调统筹作用,消费帮扶销售额突破1200万元,同比增长21%,创历史新高。

  消费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一头连着农户的“钱袋子”,一头连着消费者的“菜篮子”。近年来,贵州电网公司聚焦帮扶地区特色产业,构建“生产精益化、加工标准化、销售多元化、服务专业化”的全产业链帮扶机制,采用直播等手段不断丰富农产品从田间到市场的销售渠道,连续3年参加国务院国资委主办的“央企消费帮扶聚力行动”,切实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直播带货

  扩大产品销路

  “家人们看过来!产自贵州高山生态种植区的紫薯,2.5公斤,原价33元,今天直播间特惠价31.3元包邮到家!”1月15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非遗馆内,一场助农直播火热开启。8位来自贵州电网公司的驻村书记组成一支“带货天团”,手持沾着泥土的新鲜紫薯,激情澎湃地推荐起贵州的特色农产品。

  此次直播作为“2025年央企消费帮扶迎春行动”在贵州的首场直播,汇聚了茶叶、菌菇、腊味等6大类300余种特色产品,采用特价优惠、直播秒杀、互动抽奖等方式大力促进消费帮扶。据统计,直播仅3小时便斩获5400余单,创收42万余元,是常规销售的10余倍。

  “用直播的方式不仅可以对帮扶地区的人文风情进行宣传推介,还可以助力大山好物、特色产品走出去,让农户的‘钱袋子’鼓起来。”凯里台江供电局派驻棉花村第一书记刘开福说道。

  随着此次直播一同售卖的还有产自铜仁市德江县小溪村的金丝皇菊。直播过程中,主播详细介绍金丝皇菊的冲泡方法、养生功效,现场演示冲泡过程,吸引大量网友热情互动。仅直播35分钟便销售520单,销售额达4.68万元。

  自2020年以来,贵州电网公司积极探索消费帮扶电商化路径,依托央企消费帮扶平台、南网商城赫兹乐购等电商渠道建立立体化销售网络,助力“黔货”出山。

  因地制宜

  打造特色产品

  “黔货”热销的背后,是贵州各地因地制宜打造高质量特色农产品。阳春三月,在遵义市习水县桐棬村的山坳间,700余亩油菜花竞相绽放。花田旁的桐棬菜籽油加工厂内,自动化的榨油设备正在不停运转,弥漫着香醇的菜籽油香,一桶桶黄澄澄的菜籽油吸引众多外地游客前来购买。

  “三年前,我们村通过邀请县农业农村局专家实地考察,决定大力发展菜籽油产业。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通过多方协调将建设桐棬菜籽油加工厂列入遵义习水供电局定点帮扶项目,并筹集27万余元用于工厂建设及设备升级改造。”遵义习水供电局派驻桐棬村驻村第一书记曾浩说道。

  在工厂建设过程中,曾浩经多方了解,选中一款国产绿色高效精炼生产设备,可自动区分菜籽油优劣,合理控制榨油温度,提高出油率和有益脂质伴随物含量,保留菜籽色泽和香气,使压榨的浓香菜籽油品质更有保障。

  得益于精益化生产,“桐棬菜籽油”赢得了良好口碑。目前,年销量近3万斤,年纯收入达31.8万元。

  与此同时,在驻村干部带领下,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街上村利用当地丰富的水资源大力发展水稻产业,并按照国标GB/T1354升级改造设备加工大米,年销售额达67万元;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洛麦村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开展毛木耳和香菇轮种和烘干加工,年销售额达290万元;毕节市赫章县高桥村深入挖掘生态农业潜力,大力发展林下天麻种植和深加工,年销售额达170万元……贵州电网公司派驻106个定点帮扶村的126名驻村干部通过摸底走访、引入产业,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农产品,持续赋能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我们依托‘贵州电网帮扶产品’统一标识体系打造特色品牌,着力破解初级农产品附加值低难题,推动‘一村一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以高品质和高美誉度推动黔货出山。”贵龙公司副总经理赵洪艺说道。

  据统计,5年来,贵州电网公司累计销售帮扶产品超2亿元。

  (谭镇林 陈举 廖旻 李立强 谢释与 王璟 李朝辉)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