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网 > 地市报道

大畈镇里枇杷香

国家电网报发布时间:2021-12-20 08:44:08  作者:毕红续 孟玉婷

  

  “灌溉用电有保障,收成大致就错不了。”12月8日,湖北省通山县大畈镇板桥村党支部书记刘鹤鸣对上门检查农业排灌泵站用电线路的通山县供电公司员工说。

  多年来,通山县政府围绕“山水富民、绿色发展”定位发展产业,通山县供电公司建强电网,以优质供电服务助力产业发展。大畈镇大力发展枇杷种植,如今枇杷树遍布山野,特色产品产销两旺。

  绿色发展

  山清水秀日子美

  大畈镇地处富水湖中游。1958年,富水水库开工建设,通山县73平方千米土地被淹没,6万多人迁离故土。由库区迁至大畈镇的村民后来以在河里打鱼、山上种橘为生,生活一度很贫困。

  1973年3月,当时的通山县水利电力局员工来到村民的移居区架设线路、立电杆。数月后,移居区通了电。1981年,当时的通山县电力局将为移居区供电的35千伏大畈变电站升级为110千伏变电站。供电更稳了,以捕鱼为生的村民将电线牵到渔船上,捕鱼时靠大功率探照灯来照明,开展网箱养殖,收入有了保障。

  移居区村民的生活富裕了,但湖水却因无节制养殖受到污染,生态严重破坏。“水面被网箱占满,水质一度下降,养鱼的收入越来越少……”大畈镇白泥村移居村民谭新明说。

  2016年,大畈镇的富水湖库区成为通山县落实国家政策、整治环境的重点地区,5.8万只网箱、169处网箱围汊全部被拆除。当年,通山县供电公司为库区新增3台变压器总容量550千伏安,新建及改造10千伏供电线路12.7千米,为渔民发展其他产业提供了电力保障。

  2017年,谭新明在白泥村组织成立新明养牛专业合作社,通山县供电公司大畈供电所专门架设700余米低压线路,将电送到合作社门口。合作社用上打料机等设备,实现了全电化养殖,还给村里3名贫困户提供了工作。

  板桥村村民刘会忠在富水湖旁的荒山上种起油茶树,发展油茶加工业,用上电动榨油机。“用电动榨油机,作坊的平均出油率达23%,产量比人工榨油翻了一番。”刘会忠说。靠着发展油茶种植加工业,刘会忠找到了增收的新路子。

  之后,板桥村陆续建起多个油茶种植园。2019年,镇政府在板桥村建起农业排灌泵站。大畈供电所立了8根电杆、架设了420米低压线路,满足了种植园抽水灌溉的用电需求。如今,大畈镇油茶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干茶籽179万斤。

  阳光变现

  光伏收益富村民

  大畈镇长滩村村民程爱华今年55岁,有三个儿子,因给二儿子治病花去大量医药费。她和老伴靠种柑橘维持生活,但仍不够生活开支。2016年,大畈供电所员工上门走访时了解到她家的情况,为她家申请免息贷款安装了12块光伏板,还提供并网服务。

  “从那时起,我们自家用电不花钱,用不完的电还能卖给供电公司。”程爱华说,靠着这项收益和政府的补贴,仅一年她家就还完了贷款,不算自家用的电,一年大概有2000元的收益。

  看到程爱华家有了稳定的收入,长滩村又有72户村民在自家屋顶建起光伏电站。大畈供电所全程服务,协助村民安装光伏板,提供并网和后期运维服务。如今,大畈镇已有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9座。这些光伏电站惠及村民约1.19万人,每年为他们带来约23万元的收益。

  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动力足

  大畈镇已有200多年的枇杷种植历史。得益于土质和气候优势,当地产的枇杷汁多肉厚、美味可口。目前,该镇有2300多户农户种植枇杷。

  2016年以前,因供电半径大,大畈镇电网供电可靠性较低。如遇旱季,镇上电源点附近种植园内的种植户多自己拉线抽水灌溉,存在安全隐患,而离电源点远些的种植户只能自己挑水灌溉,导致枇杷种植成本高、利润低。

  2017年以来,通山县供电公司持续在大畈镇实施农网改造,改造10千伏线路43.1千米、380伏线路43.26千米,新增变压器33台容量3550千伏安。2019年夏季,大畈镇遇到罕见干旱天气。因为滴灌设备用电有保障,全镇未发生枇杷树干枯死亡情况。

  枇杷果肉娇嫩,不宜长途运输。枇杷滞销是种植户最头疼的事。2017年,大畈镇政府推动发展枇杷酒加工产业,镇上产的枇杷酒以每箱300元的价格远销广东等地。电力稳定、可靠,村民酿酒方式逐步由手工转为全电化。2017年至2020年,大畈镇枇杷酒年产量由50吨增加到500吨。

  “有了全自动控温酿酒设备,以前两天的工作现在两个小时就能完成。”大畈镇协力果业公司总经理阮峰说,他们每年为当地提供临时就业岗位30多个,一起合作的种植户有1500多户。

  生产能力增强,大畈枇杷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成为地理标志产品。2017年至2019年,该镇连续举办三届“枇杷旅游节”,成功打造枇杷小镇品牌,每年吸引近10万名游客前来观光。

  界首村已经脱贫的谭从朗夫妻俩都是残疾人,2018年以前一直靠政府低保维持生活。2018年,他家靠种植15棵枇杷树的收入脱了贫。“我以前去镇上摆摊卖枇杷,一个月最多收入1000来块钱。现在镇上有了酒厂,把枇杷卖给他们,一年至少能够多收入4000块钱。”谭从朗说。

  如今,大畈镇枇杷种植面积约1.7万亩,年产值1.5亿元。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