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规划龙头作用 全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党委书记 郭铭群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认真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2024年年中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公司规划设计归口和直属科研单位职责定位,着力打造电力规划专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规划支撑体系建设,全力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公司和电网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做好电力规划研究,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坚持系统思维、强化全局观念,拓展规划专业领域,提升专业优势,加快打造覆盖源网荷储全链条的新型电力系统规划研究业务体系,努力增强在电力规划领域的权威性、话语权和影响力。
高站位开展新型电力系统规划。立足电网规划专业领域优势向源荷双侧拓展,培育形成贯穿电力系统全环节的规划研究能力。以“十五五”电力规划研究为契机,推动电网规划向新型电力系统规划升级,统筹源网荷储各环节协调发展,兼顾技术、经济、市场等关键要素,服务实现“双碳”目标。
高质量绘制未来电网发展蓝图。贯彻新形势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要求,坚持分层分区、安全可控、灵活高效,加强电网互联互通,优化区域主网架结构,夯实资源优化配置平台。持续提高规划仿真能力和研究深度,做好规划与运行专业衔接。强化主配网协同规划,兼顾提升主网架安全稳定水平、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和综合承载力,推动大电网与分布式能源、微电网融合发展,更好满足民生用电需求。
高标准提升咨询评估业务水平。牵头全国跨省区输电通道输电规划等重大委托咨询研究,推动公司规划与国家规划高水平衔接。准确把握公司关于工程设计的新理念、新要求,加强电网项目评审把关,推动公司各项要求落地。强化投资和资产管理支撑,做好投资、造价、成本、效益领域咨询工作,争取政策支持,推进投资决策支撑精益化、造价成本管控动态化、投资成效评价多维化。
服务重大工程建设,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加大电网工程可研和前期工作力度,一体推进跨省跨区重大工程前期论证,加快直流输电技术创新,推动工程规划设计管理、质量、效率“三提升”,服务特高压规模化建设发展。
统筹大型能源基地外送规划。按照“全国一盘棋”思维统筹开展“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等大型能源基地开发外送规划研究,提出全国电力流向总体方案。加强直流与系统、送端与受端、本地消纳与跨区外送的统筹协调,着力提高输送清洁能源电量占比和新能源可靠替代水平,推动能源资源在更大范围合理配置。
做好跨区重大工程前期论证。统筹做好配套电源、输电方案、直流技术路线、站址廊道、工程经济性的分析论证和迭代优化,为工程建设运行提供科学依据、奠定良好基础。加强特高压工程技术、管理标准化建设,建立新技术研发、应用、总结及标准化工作机制,形成特高压大规模建设背景下技术质量管控和资源调配的工作新模式。
引领直流输电技术创新发展。把握直流技术快速迭代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加快推动新型直流技术和设备创新,着力破解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带来的系统稳定难题。做好特高压柔直、海上风电直流送出、多源换相换流器直流输电技术(SLCC)等创新项目全过程技术支撑,依托重大工程推动直流新技术示范应用。
发挥经研体系优势,支撑能源转型发展
认真落实公司有关决策部署,发挥规划设计技术归口职能,持续加强与分部技术中心、省经研院、地市经研所协同联动,为国家能源电力决策和电网发展提供高水平技术支撑。
加快提升规划支撑能力。把握“十五五”规划编制期和体制机制改革期叠加的关键阶段,强化专业引领,促进各级规划支撑机构业务能力提升,瞄准体系建设目标逐年推进、分专业落实,加快形成和完善“纵向贯通、横向支撑”的业务体系架构,做好规划和调度体系建设衔接。
支撑政府两级电力规划。促进省经研院参与省级电力规划研究,促进公司规划体系多层级、全方位支撑融入国家、省级能源电力战略决策。
做优经研体系专业品牌。发挥经研体系各层级、各单位差异化的专业优势,以做好经研体系专委会课题研究为抓手,聚焦行业和公司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加快形成一批创新引领的研究成果。加强研究成果共享,形成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共赢局面。
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培育发展新动能
聚焦影响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路径的重大技术方向,加强基础性、前瞻性规划创新研究,强化科研力量、研发平台等资源统筹,推动科研创新与规划业务互相促进,主动融入公司科技创新大局,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加大基础前瞻性科研攻关力度。把握新型电力系统特征,以高质量支撑电力保供、安全稳定、清洁转型为目标推进关键领域攻关任务走深走实,提升基础研究和规划创新能力。发挥规划专业对重大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以系统规划研究引领新装备、新方法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实现科技创新需求从规划中来、科研成果应用到规划中去。
推进科研体制“去行政化”改革。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和技术发展前沿,围绕建立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制、责任制、重大项目总师制等方面制订出台落地举措。建立为技术专家深度赋能的科研管理体系,优化调整自主投入科研经费机制,强化跨专业联合攻关,实施以贡献为导向的差异化考核方式,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形成高水平科研实验能力。统筹国家级直流成套设计研发(实验)中心、公司级、院内科研资源,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规划仿真实验体系和先进输变电工程实验体系,统筹加强工具软件开发,推动高水平共建共享、协同贯通,加快实现科研成果转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