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这条路,注定坎坷,但我们有信心。”
2020年4月,大唐湘潭发电公司新能源开发部成立,2020 年7月,光伏、风电项目部成立。
该公司新能源开发起步不算早,但2020年,在成功申报湘潭白石50MW分散式风电为承诺核准制试点项目的基础上,又成功拿下石坝口水库50MW渔光互补水面光伏项目,并与特变电工签订合作开发框架协议拟并购80MW光伏项目, 签约锁定了资兴三都镇地面光伏、衡山县风电、湘潭石潭镇渔光互补光伏等共计430MW新能源项目,各项工作均实现突破,实属不易。
“起步晚不可怕,怕的是懈怠于起点,把起点当作终点。”
这一年,对该公司新能源战线的伙伴们来说,乘势扬帆,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勇立潮头踏浪,把困难化成勇敢和希望,是对他们工作的最好总结。
五天,收获从“无”到“有”的突破
在成功将原中节能公司拟开发的石坝口水库50MW水面光伏项目由竞价项目转为该公司名下平价项目前,该公司光伏项目储存为零。
3月,在寻找资源过程中,从湘潭县发改局了解到谭家山镇石坝口光伏项目两年前曾经由中节能公司以《中节能湘潭县谭家山镇50MW光伏项目》申报,但一直未有开发痕迹。
“有没有可能将该项目变成我们自己的呢?”该公司分管领导首先提出大胆的假设。经过一番调查研究后,发现该项目是由于涉及基本农田和中节能公司内部投资决策等因素而停滞。“该地区太阳资源适合开发光伏项目,如果在技术上改变布板范围,就能避开基本农田了。”“设计院那边我去沟通,中节能那边的情况我去了解。”那时,虽然项目成功仅仅只是闪现一丝若有若无的希望,但大家把项目拿下的热情和信心却高涨。
4月8日,湖南省发改委下发了《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的通知》,明确4月24日为申报的最后期限。此时,该公司前期在郴州等区域开发的项目因消纳能力问题无法申报。
“中节能方拟放弃开发石坝口项目。”这个好消息的到来,让“立即跟进”成了大家手里最急的事儿。
“中节能方面还是不同意签署项目终止的声明,此项目只能按新建项目申报。”还没从上一个好消息中缓过神来,这个“噩耗”的到来无疑给了所有人“当头一棒”,留给该公司准备材料及申报的时间只有短短的5天。
“国土、环保、水利、林业、军事、文物等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性文件,水库管理所的租赁协议都必须拿到。”那5天里,全体成员攻坚克难,与时间赛跑,奔波于相关部门等候批复,4月23日当天,该项目申报材料终于获得了7个相关部门的批复文件,晚上7点签订了租赁协议。
4月24日,该公司向湖南省能源局新能源处递交了湘潭县石坝口水库50MW渔光互补光伏项目申报材料;8月17日,湖南省发改委湘发改能源【2020】629号文,已经对该公司《大唐华银石坝口水库50MW光伏项目》做出了批准立项公示,至此,该公司光伏项目储存终于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创新,收获从“拒绝”到“赞赏”的转变
“土地都是要用来种农作物的,不能开发。”一开始,陆地光伏项目推进过程中,该公司新能源的同志们屡遭“碰壁”。
“怎样让新能源项目开发实现1+1>2的经济效益呢?”他们开始深入研究这个问题。
“如果打造‘农光互补’模式,实现‘一地二用’,就能在提高光伏项目用地的使用价值的同时,实现绿色清洁能源生产与农业生产共同协调发展,应该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带着不确定,开发部陈新开始着手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开启了积极探索“光伏+农业”发展模式的新道路。
“公司提供土地、农业公司提供种子和技术并负责产品销售、当地村民提供劳动力,各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最终实现互利共赢。”从农光互补合作模式的定义开始,陈新找到了当地在农业发展方面颇有建树的科协主席邓述东。
邓述东独创的“一亩田脱贫”模式,是一种依托产业化实现农村整体脱贫的大格局扶贫方法,具有投入低、效益高、见效快、生态环保等特点。由于其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2018年,该模式获得湖南省公益创投大赛金奖,2019年,获得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创新创业大赛铜奖以及中国科技创新成果奖。
“合理利用集中式光伏项目用地,在光伏组件阵列之间和下面种植蔬菜、食用菌等农产品”双方很快达成在农光互补项目的农产品种植方面开展长期合作的共识,并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不仅可以提高光伏项目综合收益,还可为当地村民带来长期收益,让群众实现早脱贫、脱真贫,为当地脱贫攻坚工作注入强劲的央企力量,为当地农民带去脱贫致富之光,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呀。”项目介绍会上,该举措得到了湘潭县相关领导的高度肯定和赞赏。
此次协议的签订是该公司新能源开发工作在光伏产业精准扶贫方面进行的探索和首次创新,为该公司陆地光伏项目顺利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磨炼,收获从“小白”到“大神”的进阶
该公司白石风电风电项目的推进之路也并非鲜花满簇,而是荆棘满藤。除了开展节能评估、社会稳定风险、电网接入、土地预审、环评、水保等前期工作,林地审查、矿产压覆、地质灾害等工作也必须同步开展。机位勘察,更是风电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风电项目前期工作是风电建设的基础,基础打不好,就难谈建设和发展。对风电建设开发建设者来说,机位侦查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它关系着企业长久效益。
该项目拟定机位分散在4个乡镇的5个山头,从白石镇到花石镇,从中路铺镇到茶恩寺镇,穿竹林,劈荆棘,寻山路,一路沿着山脊探寻拟定机位点的地质情况、机位点面积、地面平整度,并为后期上山开路选择合理路线,是机位侦查工作者们的主要工作。没有进山道路,他们便靠着一把镰刀、一根木棍劈出道路;没有生活设施,他们便身背干粮、风餐露宿;遇上雨季,道路泥泞易滑,他们便一步一个脚印步行穿梭在山林间.....在荒凉和寒风的陪伴下,连续作战,只为加快推进项目发展。
“风机定址表面看起来是个体力活,但接触过以后才发现,技术含金量也很高。在遵循风力发电机组布置原则的基础上,做了初选址后,我们还必须不断对微观选址进行优化,要对机位发电量进行多次复核和多次评估调整,以确保每一台风机发挥最大出力水平。”项目经理陶志刚介绍道。
为确保“小白”们都能快速成长为能挑大梁的“大神”,项目部坚持依托项目开发,加快工程建设、运营维护、设备检修、技术研发等技术人才培养,全面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在接手现在的工作之前,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风电专业的‘小白’,不懂什么叫“用地边界”,不懂怎么测风速,也不懂怎么看地形……”“短短几个月,没时间迷茫,更没时间纠结自己是否能适应,现在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科学界定风电场用地边界,标定需避让的林地、耕地、村庄等,如何评估地形地貌、主导风向、主风能方向、周围建筑物等对项目的影响也略知一二了……”对刚从集控运行、机务检修调入新能源战线的周尧和张云骢等一众“小年轻”来说,这一年半载,成长满怀、收获颇丰。
发展这条路,任重道远,的确不易,但潭电人始终坚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也一直尝试在新发展阶段走出创新发展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