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屋内,十岁的大宝和三岁的小宝并排站立着,她们在分角色朗诵诗歌《在山的那边》,声音是而高亢,是而低沉,是而急速,是而缓慢,在抑扬顿挫中体会着作者情感的变化。她们沉浸在诵读的世界,享受着诗歌带来的美感,浑身散发着一种难已描述的气息,那样清新,又那样舒适。
屋外,我手捧着大宝的语文课本,在默读着第21课《我的老师》,在作者的笔下,一位身残但志不残的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我仿佛看到他手持风筝线拐、仰望白云、脸上漾出的甜蜜的笑;听到他气喘吁吁抓住线绳、笑着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又似乎看到他用圆木拐杖撑地,右脚离地,身体急速一转,在黑板上用力写字……
“妈妈,你在想什么呢?”不知何时,小宝柔软的小手抚着我的脸颊,轻声问道。记忆仿佛打开了闸门,我重新整理思路,同她们娓娓讲来,“妈妈想起了自己的老师,他是我的地理老师,他只有一只左手,但字写得特别好,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就在他的脑海中……”“妈妈,你的老师真棒!”大宝伸出大拇指,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看着眼前两个可爱的孩子,一股简单的幸福涌上心头。两个月前,偶然翻看年初计划——读书,提升自己,不觉在心中苦笑,忙工作、忙生活,哪有时间读书?可此时恰逢大宝学校开展“21天养成读书好习惯”的活动,她每天回来后都认认真真的读书,即使在丈夫受伤住院期间,我无奈将她寄宿在托教班中,从未离开过我的大宝也依然坚持着21天的读书活动,每晚在电话中向我汇报着读书心得。偶尔,她会想我想得躲在被窝里哭,但21天她坚持了下来,她用行动告诉我,妈妈,我长大了。
说实话,现在的小学课本内容远比我们当年的丰富,尤其是散文颇多,年少时喜欢信手涂鸦,喜欢课堂上作文被老师当范文读的那种自豪,而孩子的课本又很像小时候背着老师偷偷看的课外阅读。我认真读着每一篇文章,重新感受着孩子的世界,时而和孩子交流着不同意见。
这期间我学会了俯下身子和孩子对话,尝试着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渐渐地我的心态变得平和,我重新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不再纠结在一些所谓的烦心琐事。记得有一天,大宝开心地对我说,妈妈,你不生气的样子真漂亮!我笑了,看来这读书呀,真的不用煞费苦心去挑、去选、去定计划,只要在适当的时候、在适合你的时节、遇到适合你的书本、和爱你的人一起读就够了。
在回头看看两个孩子,因为大宝的读书养习惯,小宝潜移默化地学会了模仿,三岁小孩的潜力不可小瞧,她几乎可以一字不落地学会大宝常读的散文、诗歌,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宝的每一个动作,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她都学得像模像样。而大宝也乐意当老师,她耐心地纠正着小宝的发音、站姿、停顿,往往这时,我和孩子爸爸总是满足地在旁边看着,会心笑着,享受着属于我们自己的简单小幸福。
而每每这时,我总是会在心中说,宝贝,我们一起读书去,坚持下去,不期望腹有读书气自华,只希望在读书中感受成长、感受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