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b·体育(中国) > 重要b·体育(中国)

千帆竞渡创一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综述

《国资报告》发布时间:2023-02-02 09:03:45  作者:刘青山 原诗萌

  布局之变 提升“五力”卓有成效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对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目标、更好适应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意见》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存在的问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更好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推动一批指向鲜明、影响力大的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积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有力推动了资源向优势企业和主业企业集中,在解决同质化竞争、重复建设问题取得重大进展,切实增强了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推进中央企业集团层面战略性重组,是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举措,对于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具有重要意义。专业化整合则可以从根本上减少重复投资和同质化竞争,对于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年来,国务院国资委着力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联合重组组建中国中化、中国电科重组中国普天、鞍钢重组本钢顺利完成。国家管网集团、中国电气装备、中国稀土集团、中国物流集团等挂牌成立,资产重组成效显著。

  重组整合过程中,企业将改革同步向前推进。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在重组前便“立足自身、着眼两化”制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了“不等不靠、立足当前、靠前完成确定性任务”等工作原则。比如,建成深改领导小组决策领导、深改办统筹协调、总部各部门按照职能条线牵头组织、二级单位主体实施的组织推进机制。再如,总部合署办公后,中国中化在3周内完成了两化改革任务的承接与融合,统一各项任务的标准和要求,厘清总部新部门的权责分工,通过推进权责制度修订、协同机制建立等改革任务,实现了新公司管理语言的统一,加快促进两化融合。

  2019年,招商局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推动辽宁省港口整合,主导完成对大连港、营口港、盘锦港、绥中港、丹东港的整合,并成功控股辽港集团。

  招商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缪建民介绍说,招商局充分发挥大连港、营口港两家上市公司平台作用,推动辽港集团在2021年通过“两步走”完成总规模达270余亿元的“振兴东北”系列资本运作。第一步是大连港与营口港合并组建辽港股份,于2021年2月9日成功在上交所挂牌亮相,并于2021年10月19日顺利足额完成21亿元募集配套资金的新股发行工作;第二步是辽港股份于2021年12月15日完成收购营口港集团85.24亿元主业优质资产项目。通过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和市场化重组,招商局集团港口板块运营效率显著提升。


辽港集团大连港矿石码头。

  各地相继打造了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团,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进一步集中。

  安徽国资委巩固深化马钢集团与中国宝武战略重组、江淮汽车与大众集团战略合作,2021年马钢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083亿元、利润总额132亿元,分别增长73%、142%,均创历史新高;江汽集团实现汽车销量52.4万辆,增长15.6%。参照马钢与宝武战略重组样板,安徽国资委将安徽军工集团51%股权无偿划转兵器装备集团,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将安徽军工打造为军民融合发展的百亿级军工企业。安徽国资委还引入中央企业优质资源增资入股安徽省盐业集团,整体改组为安徽省生态环境产业集团。

  湖南国资委重点理顺高速集团和现代投资、粮食集团、湘电动力的管理体制,新组建成立酒店旅游集团、湘江研究院、有色环保研究院,完成“三院”“两所”的整合。南岭民爆引入易普力、湘渝盐化注入雪天盐业、湘电风能引进哈电集团,推动完成重大资产重组。

  在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过程中,国资国企加快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中国宝武经过专业化整合,公司内部技术、人才、市场等要素充分共享,大幅提升了全员劳动生产率。其中,宝钢股份与武汉基地不断推进研发协同、采购协同、产品协同、生产协同、营销协同,以重组与整合的加法,实现了效率效益的乘法。

  中国宝武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硅钢研究所产品研究和开发首席研究员李国保表示,宝武硅钢研发协同已经开展3年了,整个硅钢研发队伍、组织形式、工作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协同效应,研发工作质量显著提升,研发协同硕果累累。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当下最迫切的是要推动新能源与船队、船型、航线匹配的研究和试点示范,加大力度推进‘绿色航运’。”万敏称。为此,中远海运正以绿色甲醇、电池动力、氨动力船舶等多个项目为试点,布局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推动新能源动力船队建设。同时,中远海运在加快智能船数据中心建设,实现智能船全覆盖,打造具有自主品牌的“智能船队”,使“绿色船队”与“智能船队”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等特点,在我国经济社会运行中具有重要地位。针对我国物流行业产业集中度低、国际竞争力弱的问题,2021年,中国铁物与中国诚通物流板块合并组建了中国物流集团。作为物流行业的“国家队”,中国物流集团牢记“服务现代流通、保障国计民生”的使命,一方面积极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注入力量,助力“中国制造”不断链、全球物流不断线;一方面助力行业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解难纾困,打通运行堵点,助力“毛细血管”通畅、市场主体稳定,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为保障双循环畅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钢洛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在关键性材料、工程设计、品牌等方面的技术和系统集成能力优势,创新经营理念,大力拓展工程总包、消耗性材料总包及合同能源管理等新的经营模式,实现从单一的高温材料生产商到高温行业系统集成、综合配套和全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的转型。


混改基金投资企业中钢洛耐所研制的高纯氧化物制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行业。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基于自身定位,对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作出了独特贡献。

  国投发挥基金“触角”“探头”和孵化作用,旗下的6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基金总规模达2011亿元,累计投资了718个项目,很多是突破产业瓶颈、打破国际技术壁垒、攻克“卡脖子”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行业领军企业,有47家基金直投企业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目前,基金投资的83个项目已在科创板上市。国投系基金发挥了“头雁效应”,形成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独特竞争优势。

  中国国新发挥财务性持股为主的特点,有效撬动社会资本,促进各类资本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协同发展,截至2022年7月底,通过发起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引导带动社会资本约15倍、金额超4400亿元。通过上述举措,中国国新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累计投资项目168个、金额3507亿元。发挥创新资本优势,协同央企布局尚未涉足或实力较弱、但符合国有资本“三集中”要求的行业领域,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累计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项目240个、金额2735.3亿元,实现9个子领域全覆盖。

  结构调整,有进亦有退。清退“两非”“两资”,能够有效集中优势资源,切实帮助企业减轻包袱负担,实现轻装前行,更好发展。持续推动央企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则着眼于解决部分央企底数不清、机构臃肿、管理链条偏长等问题。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国资国企有力有序清退低效无效资产。全国范围纳入名单的“僵尸企业”处置率超过95%。大力推进“压减”,中央企业法人户数累计压减比例超过40%,管理层级全部控制在5级以内。“两非”“两资”清退完成率超过96%。

  中国华电狠抓不具备竞争优势、缺乏发展潜力的非主营业务(企业)和低效无效资产处置,畅通退出通道,明确标准,列出清单,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两非”剥离完成率92.31%,清理不良投资、盘活闲置资产,处置低效无效资产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共处置低效无效资产231项,盘活资金25亿元,实现利润19.26亿元。出台“20+10+8”提质增效工作举措,多措并举提效增盈。加大法人户数压减力度,有效控制户数净增,2021年压减法人32户,超额完成国资委任务目标。

  华侨城集团加强企业治理工作,制定压减和“两非”剥离方案,强化责任落实,2021年压减企业86户,涉及净资产29亿元,回收资金35亿元。“两非”剥离工作已完成90%,超额完成年度目标。近两年合计退出企业209户,占2020年初存量企业的30%以上,提前一年、超额26%完成三年压减166户的目标。

  包钢集团加快推进集团瘦身健体,压缩管理层级,减少独立核算企业,近年来持续对连续亏损的企业开展清理整顿,对内部活力不足、竞争能力不强、发展前景不明的企业有序退出。处置“僵尸企业”,推动资产盘活止损。针对严重制约企业健康发展的僵尸企业和亏损企业顽疾,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完成8家“僵尸企业”处置,涉及资产14.9亿元,安置职工534人,解决各类债务及欠费5400.4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持续努力,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已经完成,彻底解决了以企建市、政企不分、社企合一等问题,为国有企业轻装上阵、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在国企改革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性、标志性意义。

  比如,鞍钢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实现了厂办大集体改革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这是鞍钢发展的老大难问题,过去鞍钢要管职工工作发展,也要管职工吃喝拉撒、生老病死。进了企业的门,就永远是企业的人。这一问题历史沿革长、矛盾纠纷复杂,涉及职工多达37.8万人。2020年12月23日,鞍钢与鞍山市政府正式签署《厂办大集体改革改制企业股权无偿划转协议》,标志着鞍钢厂办大集体改革职工安置、企业改革改制两大核心任务取得了决定性成效,鞍钢从此迈入发展新纪元。

  鞍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成旭表示,改革一举解决了多年想要解决而未能解决的历史难题,鞍钢以崭新形象进入“十四五”,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对鞍钢“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要求奠定了坚实基础。

  地方国资国企多措并举解难题。北京市国资委建立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市级联席会议机制,市级领导亲自挂帅、市国资委专班协调、企业主责推进,推动解决了一批民生项目和企业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市管企业非经营性资产及在京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所办医疗教育机构深化改革、厂办大集体改革等工作基本收官。

  2021年4月,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专门召开全国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透露,全国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医疗教育机构改革、厂办大集体改革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完成比例近100%。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大国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核心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对内扩大内需,对外提高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其中的关键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而提升产业链安全和实现产业链现代化。

  2021年以来,国资国企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工作又有了一项新的重要内容,就是加快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有力推动下,相关企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比如,中国移动充分重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选择向下扎根,牵引移动信息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具体做法包括:攻关方向下沉至关键芯片/器件和基础软件等领域,以及集成电路、算网融合、AI等多领域融合,并进一步延伸至更上游的“五基”领域(基础元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技术、基础软件),协同上游芯片/器件/基础软件等厂家,通过深度联合研发、对外揭榜挂帅、研投协同、能力合作多种模式,共同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长期以来,特高压直流套管一直制约着我国特高压工程国产化,影响我国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电气装备所属中国西电集团始终致力于提升我国特高压装备研制水平。特高压直流工程用系列套管产品的成功研制及应用,对于解决制约我国±800千伏直流工程发展建设中核心装备的瓶颈问题,填补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领域换流变阀侧套管及直流穿墙套管空白,技术反哺±800千伏及以下直流套管研制,完善我国输配电产业链,推进特高压关键组部件国产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致力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的中央企业,除了补齐短板、巩固长板,还有一项重要的使命,就是融通带动产业链全链的资源要素,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合作发展。

  对于链长的融通带动作用,中交集团副总经理孙子宇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过去中交集团在全国有2000多家钢材供应商。近年来,中交集团通过搭建采购平台,构建算法,对供应商的销量、客户评价等指标进行评估,把供应商从2000家精减为60家。“能达到这样的成果,就是因为我们建立了一个优胜劣汰的机制,提升了中交集团的采购质量和效率,带动了供应商的进步和发展。”孙子宇说。

  在国资委指导下,央企重点聚焦“四条路径”,在固链、补链、强链、塑链上做好系统谋划,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过程中扮演了支撑者、引领者、组织者的角色。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经过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国有经济在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的主体作用更加突出,中央企业在涉及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领域的营业收入占比超过70%,主业实业核心竞争力有效提升,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和安全保障作用。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