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b·体育(中国)办公室近日发布《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向全世界展示了推动能源绿色转型的中国智慧和中国主张,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我国能源绿色消费有哪些新变化?如何构建公平高效的能源市场?记者采访了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党委书记胡明。
问:随着能源绿色转型不断深入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配电网将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重点,未来配电网发展会呈现哪些新特点,催生哪些新业态和新增长点?
胡明:白皮书明确提出要“优化整合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资源,构建源网荷储高度融合、协同互动的供给新形态”。伴随着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新型储能、电动汽车等各类型资源在配电网侧的接入,配电网的有源化将成为未来重要发展形态,配电网也呈现出与传统配电网不同的新特点,同时孕育出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主要可以总结为“四新”:
一是主体新。从电源看,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新型储能等大量分布式电源在电网末端广泛应用,使得中低压配电网形态和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用户看,充电桩、热泵等智能可调负荷占比逐渐增加。未来配电网发展的主要目标方向是最大程度地接纳各类分散资源的接入,以就地平衡为目标,支撑本地电力供应保障,减少对大电网的依赖。
二是交互新。在能量流方面,电力潮流从传统的“自顶向下”转变为双向传输。在信息流方面,为实现分布式资源可观可测可控和源网荷储动态智能互动,云—边—端高频通信交互日益频繁。
三是业态新。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虚拟电厂、车网互动、源网荷储一体化等电力新业态开始大量涌现,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和系统友好利用的重要手段。
四是体制新。在电网企业继续扮演主导性角色的基础上,随着各方参与配电侧业务的制度约束逐步放开,吸引了不同类型主体共同参与配电网的投资、建设、运营,正逐步形成更加多元的配网生态圈,配电侧的体制机制创新正向市场化、开放化转变。
问:白皮书提出厚植能源绿色消费的底色,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碳排放双控体系的建立完善将对我国能源绿色消费产生哪些深刻影响?
胡明: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是我国节能降耗政策体系的根本性变革,会对我国能源转型和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产生更加有力的推动作用。
进一步推动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提出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政策以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2023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57.2亿吨标准煤,其中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26.4%,同比上升0.4%,标志着我国正逐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积极促进能源消费结构绿色转型。
形成消费侧节能降碳制度约束,引导相关主体低碳绿色转型。通过完善碳排放双控体系,在消费侧进一步遏制部分企业高能耗、高排放行为,激励相关企业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大降碳节能投资,对于推动高碳排放行业低碳绿色转型至关重要。
扩大绿色消费需求,与构建能源低碳绿色供给体系“形成合力”。碳排放双控体系的建立能够进一步扩大绿色消费需求,真正形成绿色消费与绿色供给协同促进,共同发力的新局面,更好地推动我国能源转型。
问:白皮书提出“构建公平开放、有效竞争的能源市场”。推动能源转型过程中,构建公平开放、有效竞争的能源市场有哪些重点任务?
胡明: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是推动我国能源转型的“发动机”和“助推器”,是实现低碳绿色转型的“源头活水”。
进一步打破能源市场地域限制,建设统一的能源交易市场。在我国能源资源和用能需求分布不均衡情况下,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能够形成更大范围的市场竞争,提升整个能源系统运行效率,降低整体用能成本,提高我国跨区跨省电力、油气等能源大通道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扩大我国北部和西部清洁能源在全国范围内消纳利用,促进我国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同时,统一市场建设将会形成反映能源生产运行成本和供需形势的市场价格信号,也会对我国产业布局调整发挥重要作用。
丰富能源交易品种,完善能源市场交易机制。目前,我国电力、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交易市场还处于建设和完善过程中,需要考虑长期市场和现货市场、实务交割和金融交易,以及不同能源品类市场间的协同衔接,充分发挥市场在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行为上的作用。
强化能源监管体系建设,为市场有效竞争保驾护航。能源市场和价格的稳定离不开有效的市场监管体系,应提升能源市场综合监管能力和水平。在进一步推动电网、石油天然气管网等能源基础设施公平开放的基础上,持续深化独立规范运行的能源交易机构建设,不断完善能源市场信息披露机制,提升市场透明度。(经济日报记者 王轶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