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产生的溢出效应正在持续,尤其是公共领域车辆的加速新能源化,不仅对于节能减排、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将进一步打开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发展空间,放大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优势、市场优势、产业优势。
公共领域车辆迈向“全电”
春节过后,150辆崭新的新能源公交车出现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大街小巷。这种新能源公交车噪音很小,车厢内的配置也进一步升级。一位驾驶员介绍:“新车的方向盘更舒适轻松,并配备了小侧窗,盲区更小了,同时还配备了主动防御系统和异常行为识别系统,更利于安全驾驶。”
在亚运之城杭州,透明顶棚的双层电动巴士,穿行在大街小巷的新能源出租车、网约车,成为“绿色”亚运会的最好注脚。据介绍,目前杭州主城区运营的公交车已100%更换为新能源车,网约车约九成为新能源车,而且自2022年3月21日起,杭州市区范围新增、更新巡游出租汽车须为新能源纯电动汽车。
在深圳,纯电动公交车已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深圳共在900多条公交线路上投入了纯电动公交车15896辆,实现公交100%纯电动化;年均节约34.5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量135.3万吨……
这些正是我国公共领域车辆迈向全面电动化的侧影。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到2035年,我国公共领域用车将全面实现电动化。同年9月,工信部等15部门印发《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行动计划》,提出到2023年力争全国公共领域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100万辆,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比例显著提高,城市电动化公交比例达到70%。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新能源城市公交车比例已经超过66%。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本次试点实施周期为2023年至2025年,涉及公共领域车辆包括公务用车、城市公交、出租、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机场等领域用车。
《通知》提出,试点工作将在完善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支撑体系,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新模式应用、政策标准法规完善等方面积极创新、先行先试,为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拓展和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资深首席专家吴松泉认为,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是促进汽车行业节能减排、加快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以公共领域车辆为突破口加快全面电动化“一举多得”:一是加快转型升级、带动绿色消费,二是带动技术发展、提升创新能力,三是促进节能减排、助力环境改善。
多位专家表示,相关举措将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推动产业发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将进一步带动和扩大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这将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新增量,并为不同城市的新能源汽车推广提供新路径。
《通知》提出,在三类共36个试点区域推广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为不同城市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转型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海通国际发布研究报告称,根据试点城市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参考目标,预计到2025年新增新能源车数量为204万辆。如果以30万至40万元均价测算,将带来6120亿元至8160亿元的新增市场规模。
加快商用车“补短板”
细观《通知》发布的背景可以发现,一方面是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同时暴露出来一系列突出问题;另一方面是2023年新能源汽车“国补”全面退出后面临的市场波动,急需消费“挖潜”,而二者则共同指向了商用车“补短板”。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8.7万辆,连续8年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5.6%,提前完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的2025年发展目标。工信部日前表示,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总体看,中国掌握了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技术,形成了涵盖基础材料、零部件、制造装备等完整的产业体系,具备了支撑产品全面市场化拓展的基础和条件,但还面临充换电便利性有待提升、产业融合发展不够等突出问题,同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对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也提出更高要求。
2023年起新能源汽车“国补”政策正式退出已经对市场造成了一定影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42.5万辆和40.8万辆,环比分别下降46.6%和49.9%,同比分别下降6.9%和6.3%。尽管这与今年春节较早、产销环节工作日同步减少、销量潜力未得到充足释放不无关系,但“国补”退出短期对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有一定影响也是不争的事实。
一些业界人士认为,公共领域车辆加快全面电动化这是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退出以后,通过扩大需求推动新能源汽车保持发展势头的有力举措。与乘用车相比,新能源在商用车领域的渗透率依然较低,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将为新能源商用车的发展打开新空间。
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2022年,新能源商用车销售33.8万辆,同比增长78.9%,渗透率达10.2%。尽管增速较快,但与乘用车相比,商用车的渗透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通知》提出,试点领域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显著提高,城市公交、出租、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领域力争达到80%。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说,开展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的试点将实现“补短板”的重要作用。过去,公共领域电动车成本高、价格贵,现在国家大力推动、积极发展,市场机会大、企业参与度高,因此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关政策还有利于打通全国统一大市场。“商用车过去部分地方‘一地一市场’,甚至‘一村一市场’。”崔东树认为,政策的大力推广将会把优秀车型优胜劣汰地推荐出来。
工信部表示,下一步将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协调机制,统筹推动产业发展全局性工作;积极开展整车、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关键材料等产业链上下游的交流合作,打击投机炒作、捂盘惜售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多措并举做好关键原材料保供稳价工作;严格生产准入管理,遏制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着力破解小区、高速公路“充电难”问题等。
向更多领域扩展优势
2月14日,广州市南沙区政府与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广汽丰田将投入65台氢燃料电池轿车,在南沙区提供多项公共出行服务,包括以与燃油汽车同价格的租金提供短租车服务;向网约车平台投入轿车,开展网约车服务;在南沙区重点交通枢纽、景区、商业中心、政务中心等节点设立氢燃料电池轿车体验专线等。
这是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促进新技术新模式应用的一个例证。不仅如此,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还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加快补齐充电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到520万台,同比增长近100%。其中,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增长约65万台,累计数量达到180万台;私人充电基础设施增长约190万台,累计数量超过340万台。
尽管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但与新能源汽车迅速增长的规模相比仍有差距。《通知》明确了建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新增公共充电桩(标准桩)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标准车)比例力争达到1:1,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车位占比预期不低于小型停车位的10%。
此外,《通知》还明确了建立健全适应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的智能交通系统、绿色能源供给系统、新型信息通信网络体系,实现新能源汽车与电网高效互动,与交通、通信等领域融合发展;明确鼓励在短途运输、城建物流以及矿场等特定场景开展新能源重型货车推广应用,加快老旧车辆报废更新为新能源汽车等。
重庆市经信委汽车工业处副处长王昭杰表示,当前还应注重融合新能源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监测平台相关数据,提升车联网、充电网与能源网的融合、互动,同时还应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
多位业界专家建议,进一步完善配套举措和设施,推动新能源汽车持续跑出发展“加速度”,相关产业链企业应积极跟进,提供系统性方案。如结合试点城市发展需求,因地制宜提供产品、技术和服务等综合解决方案,促进智能网联、车网互动等新技术应用,共同做好相关创新模式的落地应用等。(吴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