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完成了第二届首席客户经理任职资格评定工作。该公司所属各单位的172名高级客户经理参加此次评定。
首席客户经理任职资格评定是国网山东电力加强客户经理队伍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从2019年开始每两年评定一次。该公司根据任职资格要求,将客户经理从高到低评定为首席客户经理、高级客户经理和客户经理,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供电服务水平。
近年来,国网山东电力大力实施人才强企行动,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青年员工培养工程等举措,全面打造人才发展新高地,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开展电力机器人研发和产业化推广的企业,由国网山东电力和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持股。国网智能公司研发的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室内轨道式智能巡检机器人、输电线路除冰作业机器人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已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应用。
这些机器人大多都是国网智能公司科技部(研发中心)支部书记郭锐和他带领的研发团队的成果。2007年,郭锐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入职国网智能公司。14年间,他带领研发团队先后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4项、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及省部级重点科研课题15项。郭锐也在这个过程中快速成长,2020年,郭锐被国网智能公司聘为电力机器人领域首席科学家。他先后入选了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14年以来,国网山东电力相继建设了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校企联合培养站、优秀人才流动站等平台,打造高层次人才的“强磁场”,引进合作院士5名,招收博士后11名,培养高层次人才253名。
国网山东电力依托山东电科院成立双创中心,推行中长期激励机制,设立首席研究员、首席工程师等专业技术岗位,实施专家人才分级激励机制。该公司在福利保障上也对高层次人才有所倾斜,落实积分落户、人才补贴、技能提升补贴等待遇。
激发一线员工工作动能
2017年开始,国网山东电力每年组织开展台区经理和综合柜员星级评定工作,根据业绩等指标评定一至五星级员工。截至2020年年底,该公司已对3万多名一线员工开展星级评定,为一至五星级员工按月发放不同等级的津贴,调动一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国网山东电力打造技艺拔尖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工匠人才和“一专多能、精一会二”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单位帮助我们提升变电运维专业多重技能,使一名员工在作业现场可以完成多项任务。作业人员减少了,效率却提升了。我们每个月都会收到单位发放的复合型人才补贴,一年下来收入大约增加了3%。我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专业技能和个人收入的双提升。”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南区变电集控站站长孙晓兰说。
青岛供电公司是国网山东电力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的试点单位之一。2020年,青岛供电公司在国网山东电力所属各单位中率先将变电运维柔性班组成员纳入复合型人才激励范围。截至目前,青岛供电公司通过评聘变电运维复合型人才压减变电站作业人员238人,减少生产车辆投入119辆,优化变电运维专业管理流程15项,使变电站运维效率提升了30%、单次巡检缺陷发现率提升了17个百分点。
拓宽青年员工成长路径
2014年开始,国网山东电力围绕入职10年内的青年员工,实施“金种子”新入职员工、班组骨干、班组长、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和博士人才六项培养工程,持续拓宽青年员工职业发展路径。目前,该公司已举办“金种子”培训33期,涉及3294人次。“金种子”培养工程成为国网山东电力人才培养的金字招牌,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广阔平台。
“我是首期‘金种子’班组长培养工程超越班的学员。我刚上任时缺乏班组管理经验,后来接受了班组长‘强基’‘提升’‘超越’进阶式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菏泽供电公司员工孔晶说。2007年,23岁的孔晶入职菏泽定陶区供电公司,在营销部电费电价班担任抄表员。29岁时,因工作表现优秀,孔晶被选拔为电费电价班班长,成为定陶区供电公司当时最年轻的班组长。2019年,她获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劳动模范。
山东电力检修公司输电运维三班副班长李敏2011年入职后就持续研究无人机巡检技术。2018年,李敏首次完成了输电线路多旋翼无人机全自主精细化巡检。通过1万余架次的无人机巡检经验积累,李敏将无人机巡检精度从米级提升到厘米级,巡检效率和缺陷检出率比人工巡检提高了10倍以上。李敏已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国网山东电力还注重在竞赛调考中发现人、培养人。“十三五”期间,该公司在省部级及以上竞赛调考中取得团体第一13项、个人第一48项;有54名青年员工被授予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等称号。
近年来,国网山东电力坚持爱才、引才、育才、励才,培养高技能、复合型的优秀人才队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数量、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才数量、技师及以上技能人才数量均居公司系统第一。
评论